
民法第197條第1項:損害賠償請求的時效限制
2024 年 10 月 18 日
肇事者未成年,由誰賠償?
2024 年 10 月 22 日▍「有故意、過失,才有賠償」:車禍賠償的責任歸屬
引子
小明在一次車禍中受了傷,他憤怒地想:「無論如何,對方必須賠償!」但金牌律師提醒他,法律並不是這麼簡單的:「小明,根據目前的法律,只有在對方有故意或過失的情況下,才有賠償責任。」這讓小明大吃一驚:「什麼意思?」於是律師向他詳細解釋了車禍賠償的責任歸屬。
過失主義為原則
金牌律師告訴小明,車禍賠償的法律基礎是「過失主義」。
- 過失主義:在車禍案件中,法律以過失主義為原則,也就是說,只有當駕駛人對車禍的發生有故意或過失時,才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如果駕駛人在事故中既沒有故意也沒有過失,那麼法律上他就沒有賠償的義務。換句話說,對方必須在某種程度上對事故負有責任,才能被要求賠償。
- 故意與過失的區別:律師進一步解釋道,故意指的是駕駛人有意造成事故或損害,而過失則是指駕駛人因疏忽大意或未盡合理注意義務而導致事故的發生。無論是故意還是過失,都需要證據來證明,這樣才能確定責任歸屬。
小明的處置方案
在了解了過失主義後,小明明白自己需要蒐集證據來證明對方在事故中的過失或故意,這樣才能合法地要求賠償。
- 蒐集證據:小明會在律師的協助下,蒐集所有與事故有關的證據,包括行車紀錄器畫面、目擊證人的證詞、事故現場的照片等,以證明對方在事故中有過失或故意。
- 確保合法請求:小明將根據法律要求,依據證據來提出賠償請求,確保自己的權益能夠得到保障。